上引铜杆工艺操作规程
1 上引炉操作规程
1.1 设备组成
SYDG10000/20/18上引连铸机组(1#炉)由6组300kg电炉,3台有载调压变压器和二组交流伺服驱动电机牵引机构、收线系统组成;
SWL系列上引连铸机组(2#炉)由3台300kg电炉和一组交流伺服驱动电机牵引机构、收线系统组成;
SL1620-13B上引连铸机组(3#炉)由3台600kg电炉和二组交流伺服驱动电机牵引机构、收线系统组成。
SYLZ15000/24/20型上引连铸机组(4#、5#炉)由6台500kg电炉和二组交流伺服驱动电机牵引机构、收线系统组成。
1.2 筑炉
1.2.1 筑炉原料和工具
矾土捣打料、炉膛定型砖、轻质保温砖、石棉板;空压机、风镐等。
1.2.2 筑炉过程
1.2.2.1 炉壳内衬加一层石棉板;
1.2.2.2 熔沟部分(至熔池底部)直接在现场用捣打料捣打而成。捣打10cm后,将熔沟放入炉内固定,要求熔沟与外壳孔同心,与炉二侧面对称;捣打至炉壳水套孔1/3高时,挖去孔内贴着外壳的石棉板,并将捣打成的料用铲沿圆弧铲去,放上已包扎好保护材料的水套,继续捣打至符合要求。采用分层捣打,一次厚度不超过5cm;一层捣打结束,下次加料前在其表面每隔5cm进行拉毛,拉毛深度为0.5~1.0cm。
1.2.2.3 熔池部分先放置好炉膛定型砖和贴着石棉板的轻质保温砖,再捣打之间的捣打料,打至炉口,盖上炉盖。
1.2.2.4 新、旧炉烤炉。

1.2.2.5 新炉引杆。铜液达到规定高度和温度后保温24h即可引杆。引杆控制熔化炉、保温炉电压从240V开始,每天加10V升至300V,引杆速度按工艺规定执行,引杆数量以保持额定电压下铜液的高度和温度为准。
2 正常生产
2.1 结晶器安装
2.1.1 对新的和使用期超过半个月的结晶器进行水压试验,试验压力为0.5~0.6MPa,保持15分种,检查是否漏水。
2.1.2 仔细装配石墨模,首先用M30×2的丝锥过一下结晶器底部的螺纹,在石墨模上涂上乳胶石墨,把石墨模装在结晶器底部,拧紧螺纹,端面要到位,在石墨模与结晶器底部结合处用石棉绳塞紧。
2.1.3 在结晶器的外侧及底部包上8mm的含铬硅酸铝纤维板,并用玻璃丝带缠紧,套上碳化硅护套,松紧适度,端面到位,在石墨模与护套孔之间要用石棉绳塞紧。
2.1.4 结晶器上部装上石墨盘根,并插入装好的引锭头引棒,使引头端面与石墨模端面差5~10mm。
2.1.5 检查快速接头是否畅通,并接好进出水管,通以少量冷却水,把装好的结晶器在保温炉上预热30分钟。
2.1.6 安装、初调液位装置,使结晶器浸入铜液后液面离碳化硅护套上沿不小于30mm。
2.2 引杆
2.2.1 结晶器就位后,仔细调节液位跟踪装置,确认液面离碳化硅护套上沿约30mm。
2.2.2 开动牵引装置,夹紧辊轮开始引杆。
2.2.3 冷却水压在0.2~0.4MPa之间。调节冷却水量,使进出水温差符合要求。
2.2.4 铸杆引出后卸下引棒,并将铸杆引入收线机成圈。
2.3 保温炉、熔化炉操作
2.3.1 保温炉铜水温度根据不同阴极铜分别控制:采用普通阴极铜时,炉温按工艺规定执行,优质阴极铜炉温相应降低5℃左右。保温炉功率根据炉温变化确定。
2.3.2 保温炉用鳞片石墨覆盖严密,覆盖层厚度以表面石墨不发红为准。每班至少对保温炉检查二次并及时清理鳞片渣,石墨量不足及时添加。
2.3.3 熔化炉及铜液过道木炭覆盖厚度不低于120mm。每天清渣一次,清渣过程尽量避免铜液暴露,清理完毕及时覆盖木炭。
2.3.4 木炭和石墨鳞片必须经过烘烤,确保干燥。
2.3.5 每隔半小时作一次记录,内容包括:炉子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牵引电压、冷却水进出水温度、进出水温度温差、牵引速度、节距等,记录必须真实可信。
2.3.6 加料时,每次用小行车吊钩吊送一块阴极铜,每个熔化炉只能加二块,待其快熔化完时方可再次补加。
2.3.7 上引调整:熔化炉加料速度与上引速度相协调,以加入的阴极铜会缓慢自动下落即可,电解铜下落太快须提高上引速度或降低熔化炉功率。
2.4 上引炉生产工艺参数见下表1。

2.5 注意事项
2.5.1 经常检查铸杆温度、表面质量以及冷却水进出水温度,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排除故障,如结晶器插入深度、液位跟踪系统是否正常,木炭覆盖是否严密等。
2.5.2 经常检查炉子感应器线圈和水套冷却水出水温度,温差不允许超过30℃,水流畅通,出现水压不稳定或器件破损迅速排除故障。若无法保持正常生产,启动公司循环水冷却线圈、水冷套,抬起结晶器。
2.5.3 上引炉循环冷却系统补水应根据温度需求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补充,这样可相应节约冷却塔电耗,因故障或停炉时应及时关闭补充水。操作工务必保持水冷循环系统完好,防止泄漏。
2.5.4 处理结晶器端部冷铜时,不允许在熔化炉内去熔,否则会使结晶器内水压升高而发生爆炸事故,并损坏结晶器。
2.5.5 安装或拆卸结晶器时,注意不能使铜液面超过护套,因动作失误或结晶器内套中有水珠滴入炉内发出声响时,应立即取出结晶器,检查和排除故障。
2.5.6 必须经常检查备用水源及备用电源,确保完好待用。
2.5.7 发生出杆开裂、引不动等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,消除故障。
2.5.8 由于电炉线圈、水套及结晶器均有冷却水,冷却水一旦停止,会引起线圈、水套和结晶器的损坏。此外,冷却水一旦进入铜液还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。因此,水冷却系统安装有报警装置,当水位低于规定水压时会自动报警。报警装置报警后操作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,排除故障,若一时无法排除或遇停电等非常情况时,操作人员应迅速接通备用电源,维护正常供水。
3 牵引速度的调整
3.1 正常生产中,提速按微控制器上的“+”键,减速按微控制器上的“-” 键。
3.2 开机和停机。开机时先将控制柜上的“停止-运行”开关扳到“停止”,再接通微控制器电源,按下微控制器的“运行”,然后将控制柜上的“停止-运行”开关扳到“运行”,即可投入正常生产;关机时先将控制柜上的“停止-运行”开关扳到“停止”,再按微控制器的“停止”。